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黄陵文典文物卷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第一编/第一章/第四节 黄陵境内秦直道遗址

《黄陵文典》编纂委员会


  第一编 田野文物
 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
  第四节 黄陵境内秦直道遗址
  1.秦直道遗址简介
  黄陵境内秦直道遗址位于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梁上,由旬邑县马栏乡向北入黄陵境内的艾蒿店,经五里墩、东吊庄、老芦堡、桂花村至沮源关折向东,沿蚰蜒岭山脊至三面窑一带折向北,入富县县境。黄陵县境内全长约50千米,路面宽约15米,沿线发现夯筑或堑山路面、土桥及人工开凿的垭口等遗址10余处。两侧的高地上发现有秦汉烽燧遗址7座。直道东侧的沮河河谷地带,还发现同期遗址5处,出土铜兵器、车马饰、陶器及绳纹瓦等。黄陵秦直道遗址于1992年4月20日,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秦直道,陕北俗称“皇上路”或“圣人条”,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至210年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军事要道。《史记》载:“自九原抵甘泉,堑山堙谷,千八百里”,直道南起云阳林光官(今陕西淳化县北凉武帝村),北至九原郡(今内蒙古包头市西),长约700千米,秦骑兵从咸阳出发,三昼夜可抵阴山,与长城构成了“丁”字型战略防御体系。长城、秦直道、兵马俑并称秦代三大历史工程。
  秦直道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。在西汉时期,汉武帝刘彻率十八万大军,沿秦直道北上,巡视朔方,威震匈奴。隋朝灭亡后,唐朝为了巩固政权,在武德四年(621年),李渊派儿子李世民率十万轻骑,沿秦直道北上,刺探突厥动向。唐开元十二年(724年),玄宗李隆基也曾驱车北征,深入边陲,了解敌情。元、明两代,都沿用秦直道。在清朝嘉庆年间,对秦直道还有这样的记载:“若夫南及临潼,北通庆阳,车马络驿,冠盖驰驱……”说明秦直道在清朝中期还是车轰轰,马萧萧,行人不断,繁华热闹。只是到了清朝后期,秦直道才慢慢衰落下来。
 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,多构筑于海拔1800米的山脊上,跨越延安境内的黄陵、富县、甘泉、志丹、安塞5县。路面最宽处约60米,一般也有10多米。历经两千多年风雨,大部分路面仍保存完好,坚硬的路基上,只有杂草衍生,竟未长乔木。漫步秦直道,登上烽火台,我们不禁为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前能够如此高速度、高质量,修筑贯通南北的千里直道而赞叹不已。秦直道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。
  2.秦直道上的古遗址
  艾蒿店烽火台
  秦代军事设施。位于上畛子农场艾蒿店南约1.5千米处的山梁,地势较高,西距秦直道约260米。该烽火台残高约2.5米,底边长8米,由于破坏严重,文化层不清。
  五里墩烽火台
  秦代军事设施。位于上畛子农场五里墩偏西,地势较高,地形险要,西距秦直道100米。此烽火台残高约2米,底边长4米。烽火台内有少量素面板瓦。
  桂花园烽火台
  秦代军事设施。位于上畛子农场桂花园南侧的山梁上,地势较高,地形较陡,西距秦直道100米。此烽火台残高约3米,底边长10米,夯层不清。
  兴隆关烽火台
  秦代军事设施。位于上畛子兴隆关北约200米处的山梁上,地形较高,西距秦直道约300米。夯筑方锥台,底边长8米,残高3米。
  


黄陵文典.黄帝文物卷/李延平主编.—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8

您是第 位访客!